教师登录
学术动态
范式是什么?--浅谈国际精密科学史界编史学的传统与趋势 ——西北大学曲安京教授讲座侧记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1日

2019925日,我院邀请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曲安京教授为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的师生做了一次有关近现代数学史研究路径的报告,会议由纪志刚教授主持。曲安京教授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院长现任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技术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邀请报告人。曾任中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称曲安京教授是天文学史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著名专家出席报告会的有清华大学的刘兵教授,我院的李侠教授、萨日娜教授、杜严勇教授、闫宏秀副教授、毛丹老师、吕鹏老师以及我院的研究生,该报告还吸引了来自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同学前来聆听。


曲安京教授的报告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范式是问题域,不是方法论;(二)历史学范式的转变是对问题域的扩张;(三)近现代精密科学史的主流范式仍是“发现”范式;(四)当数学史的研究面临困境时,可以通过问题域的扩张,走出困境。


随后,曲教授依次对四个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首先,范式是问题域,不是方法论。他以数学史家李俨和钱宝琮为例,李俨注重史料档案,钱宝琮偏向算理分析,尽管两人采取的方法有异,但始终在同一范式下展开研究。其次,以中国数学史研究发生的从李钱“发现”范式到吴文俊“复原”范式的转换为例,指出数学史范式的转换不是通过革命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扩张问题域的方式,在不抛弃原来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量新的问题,但是由于历史学家坚信有一分史料,说一句话,对含有推测成分的“复原”范式始终难以接受,导致推行“复原”范式存在很大的阻力。再次,近现代精密科学史的主流范式仍是“发现”范式,虽然,近年来欧洲提出的“数学实操”的观点对“发现”范式形成一定的冲击,但还没有完成彻底的转变。最后,曲教授指出当数学史研究面临困境时,可以通过问题域的扩张走出困境。从“是什么”到“如何做”进而到“为什么”,使数学史的研究范式在保持“发现”与“复原”范式的基础上,扩张到“重构”为什么数学的领域,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学者研究西方近现代数学史的学术路径。


曲教授的报告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希望在此次报告的启发下,后辈学人认识到精密科学史的编史学传统与发展趋势,看清中国的古代与近现代数学科学史研究在国际科学史界的地位与差距,从而思考或许扩张问题域是近现代数学史研究的一条新路径。


审编:牟凯璇

Baidu
sogou